04年第四季度抗生素原料市场走势析:严冬已过?

时间
2005-02-18

进入2004年第四季度以后,抗生素市场大部分原料价格终于开始反弹,同期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整个第四季度的青霉素工业盐、6-APA、阿莫西林等价格涨幅达到15%以上,阿莫西林价格涨幅甚至达到了40%。表1:2004年第四季度主要抗生素原料市场平均价格变化统计

品名 2004年9月份价格 2004年12月份 增减幅度
(元/十亿、公斤) (元/十亿、公斤) (%)
青霉素工业盐 52 60 15.39
6-APA 190 240 26.32
阿莫西林 185 260 40.54
氨苄西林钠 360 390 8.33
7-ACA 840 840
头孢唑啉钠 1120 1140 1.79
头孢曲松钠 1200 1250 4.17
7-ADCA 380 430 11.63
头孢拉啶(口服) 460 480 4.35
头孢氨苄 390 440 12.82

短期持续涨价动力蓄积已久

2004年7月份印度对国内青霉素工业盐和6-APA等出口原料的特保限制,使国内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格不得不稳定在出口市场可以接受的6美元/十亿单位以上甚至更高些(6.5~7美元/十亿单位)的价格底线,否则出口市场依旧会堵塞。

印度市场进口恢复后,10月份的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成交价由八九月份的5.4美元/十亿单位快速回升到6.2美元/十亿单位以上,月底已经达到6.5美元/十亿单位,源头产品青霉素工业盐涨价,下游抗生素原料药市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继续呈现升高趋势的化工和能源等原材料产品价格导致抗生素原料的生产成本倒挂,压力继续上升。累积已久的成本倒挂压力迫切需要涨价,原料市场价格回升水到渠成。

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三季度主要抗生素生产厂家开始理性地停、限产和转产,国内原料库存普遍较少,而四季度又是制剂市场的需求转旺期,“理性的竞争策略”和“一少一旺的市场”要求抗生素原料市场价格必须回升到合理的水平。

涨幅与品种发展差异相一致

价格涨幅较大的原料品种为源头产品青霉素工业盐、半合青系列的6-APA与阿莫西林、7-ADCA与头孢氨苄,而氨苄钠、7-ACA、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定的价格涨幅都不大,均在10%以下。

青霉素工业盐属于竞争成本恢复性涨价。青霉素工业盐在2004年上半年的市场平均价格长期徘徊在55元/十亿单位左右,充分说明55元/十亿单位(约6美元/十亿单位)的价格已经是青霉素工业盐的销售成本承受底线。

6月份以后的市场价格下滑是一种供大于求的短期抛货现象,最终导致了印度市场的特保阻滞。下半年的煤炭和化工产品继续涨价,进一步抬升了抗生素原料的生产成本,原料企业的销售价格与成本倒挂的压力与日俱增。

行业内普遍认为,原材料、能源涨价使抗生素生产成本平均升高约10%以上,因此,青霉素工业盐市场平均价格因此在回复到上半年55元/十亿单位的水平后再上涨10%,达到60元/十亿单位以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6-APA、阿莫西林在三重压力带动下大幅涨价。初级原料青霉素工业盐的涨价压力、化工在原材料涨价导致的成本升高压力和下游制剂市场销量增加的需求压力使6-APA和阿莫西林原料成为涨价幅度最大的品种。

生产阿莫西林的制药企业中,有一半既生产阿莫西林又生产氨苄西林钠,一般情况下是用同一生产线。由于氨苄西林钠生产条件相对复杂,需要冻干处理,生产集中度较高,经营利润也较阿莫西林要高些。

在市场旺季,生产厂家往往会首先加大利润优势较好的氨苄西林钠生产,由于阿莫西林尚未大量恢复产能,从而供需矛盾突出,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相比之下,第四季度氨苄西林钠原料的市场价格增幅不大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氨苄西林钠受头孢类产品挤压的影响,近几年市场需求量逐年减量,加之生产氨苄钠制剂的制药企业,像哈药、华药、鲁抗、石药、齐鲁、上药等等大部分都自产原料,生产格局相对集中,因而与阿莫西林相比,氨苄钠原料药涨幅比较有限。

7-ACA链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国内7-ACA链从7-ACA到头孢唑啉钠和头孢曲松钠,生产一直集中在少数几个大规模制药企业中。如:7-ACA市场主要为石药、福抗和鲁抗占有;哈药7-ACA基本属于自产自用;头孢唑啉钠市场主要为哈药、石药占有,鲁抗、华药、齐鲁和上药的产量相对都较小;头孢曲松钠市场主要为联邦、丽珠和东瑞占有,福抗、白云山和永宁的产量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7-ACA原料取自头孢菌素C,各生产厂家基本为内部自供,生产成本不受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涨落的影响。生产格局的相对稳定和不受青霉素工业盐市场制约的现状,决定了7-ACA产品链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一旦稳定的生产格局打破或原材料出现供应紧张,7-ACA产品链的市场波动也将变大,即不动则已,一动惊人。

青霉素工业盐第四季度出口价格回升后,7-ADCA产品链的市场涨幅基本与青霉素工业盐同步。

受化工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与价格倒挂压力的影响,头孢氨苄和头孢拉定原料药早在9月初就已提前出现价格回升。国内头孢拉定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而头孢氨苄受进口产品竞争影响较大,决定了头孢氨苄的市场价格变动较头孢拉定大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头孢氨苄生产技术工艺在国内还未成熟和普及。

短期内价格涨跌均有限

抗生素原料的落底反弹在市场的反应仿佛股票涨价一般,原料市场的活力倍增也引起了诸多疑虑:涨价幅度能达到多少?涨价趋势能否延续?其实,用科学的市场规律和辩证的思维来分析一下抗生素市场,可以看出一些真实脉象。

市场供求现状决定价格涨幅有限。短短的九十月份,青霉素系列上中游原料市场价格增长已经超过了30%,下游原料药市场价格也已经增长了10%以上。抗生素原料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并不是供需缺口严重所致,而原材料涨价导致生产成本升高和印度特保限制青霉素进口才是综合诱因。

对于青霉素系列的原料产品,国内产能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像青霉素工业盐、6-APA、阿莫西林、氨苄钠等上游产品的价格涨幅若反弹40%以上,头孢氨苄、头孢拉啶等下游产品的价格若反弹20%以上,则会基本接近国内市场竞争的平衡线。

一旦市场价格超过国内竞争平衡线,一些具备规模产能的抗生素制药企业便会开足马力争抢市场份额。由此看来,对于涨价幅度达到40%以上的部分,涨幅有限。

市场理性竞争决定价格跌幅也有限。印度特保事件的教训需要市场竞争走向理性,理性的竞争策略需要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最低价格保持在7美元/十亿单位以上(2004年10月22日国内主要青霉素生产厂家自律价格),折算国内市场价格为65元/十亿单位,这一市场价格比青霉素工业盐2004年的最低平均价格52元/十亿单位上涨了25%以上。

2004年外部大环境已经表明:能源产品会继续呈现紧张态势。2004年10月初的纽约原油价格由50美元/桶上升至55美元/桶,较上半年平均涨幅10%,10月底回落至50美元/桶以下,11月底又回落至45美元/桶以下,也较2003年下半年上涨10%;2004年下半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普遍缺水、缺电,冬季对煤炭需求增多,国家对煤炭安监力度加强,煤炭供求紧张矛盾依旧会相当突出;2004年12月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又使能源产品市场进一步趋向紧张。

进入第四季度之后,煤炭、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涨势不减,象煤炭、丙酮、二氯甲烷、冰醋酸、MIBK、羟基邓盐等基础性原材料价格的涨价至少会给抗生素原料生产带来10%以上的成本增幅压力。

已经涨价的抗生素原料只是消化了原材料涨价导致的成本压力,对于没有明显技术成本优势的原料产品,理性的制药企业是不会盲目增产的,由此推算,在抗生素产能还未有效恢复前,原料价格跌幅也是有限的。

近闻市场出现原料可能降价的信息,时值寒冬腊月,实属真正的严冬季节,抗生素原料市场已经理性回暖数月,面对国内抗生素市场蓬勃发展的来之不易,希望制药企业“莫要好了疮疤忘了疼”,抗生素作为健康药品,其市场也需要健康发展。